•   炒股,就在一键之间,智慧投资,让财富迅速增长!跟随市场,赢在未来,炒股,让你成为财富的掌舵者!
  •   炒股不仅是追求短期收益的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跟随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

股票配资门户网:股票杠杆网站-“史上最严”充电宝安全标准曝光 3C认证全面失效 近七成现有产能面临淘汰

摘要:   当“史上最严”充电宝安全标准进入落地倒计时,一场重塑行业格局的“风暴”正席卷整个移动电源赛道。  日前,蓝鲸科技记者独家获悉,工...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当 “史上最严” 充电宝安全标准进入落地倒计时,一场重塑行业格局的 “风暴 ” 正席卷整个移动电源赛道。

  日前 ,蓝鲸科技记者独家获悉,工信部已于10月及11月多次组织召开《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研讨会 。据蓝鲸科技记者获悉的一份《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显示,与旧标准相比 ,新国标在整机 、线路板和电芯三大技术领域提出了数十项严苛改进。

  对于新的标准,相关参会企业负责人向蓝鲸科技记者称,“这次制定的标准非常严格 ,许多工厂难以达到。工信部的态度很明确:达不到标准就不要继续生产 ,因为总有一些企业能够达标 。”

  据上述参会企业负责人透露,相关研讨会预计有近300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参加了探讨会。会上,汇聚了芯片、主板、电芯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供应商代表 ,这些代表就各自就专业领域提出建议,工信部也采纳了部分意见。

  “经过三四轮研讨会,目前标准已基本定稿 ,预计12月公示,2026年2月正式发布,同年6月起实施 。新规落地后 ,原有3C认证规定将全面失效 。 ”上述参会企业负责人称。

  “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场行业大考。”一位充电宝供应链资深人士,向蓝鲸科技记者如此评价称 。上述参会企业负责人也预估 ,新规实施后,预计将有近七成现有产能,因无法满足新标技术要求 ,将被迫退出移动电源市场。

  半年缓冲期划定行业生死线

  在今年6月 ,由罗马仕引发的移动电源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充电宝行业相关监管政策逐步趋严,工信部要求企业均必须进行3C认证。当下 ,伴随《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持续完善,充电宝行业也将再次迎来重大监管调整 。

  蓝鲸科技记者获悉,在整机层面 ,新规改变了过去仅标注品牌方的做法,明确要求外壳必须标注“建议使用寿命”与代工厂全称,此举将强化产品溯源能力 ,帮助消费者更清晰掌握产品的使用周期,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

  线路板方面则强制要求配备LCD屏幕或联网app,可实时显示电池健康度 、使用次数等关键参数。这一改进推动充电宝从过去的“黑箱 ”设备 ,逐步转向信息高度透明的智能产品,增强用户对设备状态的实时感知 。

  在最为核心的电芯部分,新国标引入了多项强化安全测试 ,包括更为严苛的针刺测试、将热滥用测试条件从130℃三十分钟提升至135℃六十分钟 ,并将过充电测试电压提高至规定电压的1.4倍。上述技术升级,直指电池安全本质,旨在从源头抑制热失控风险。

  实际上 ,新国标的推出,与行业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密切相关 。据相关知情人士向蓝鲸科技记者透露,过去半年中 ,充电宝行业共发生700多起安全事故,对居民生活及航空运输等领域造成显著影响。相关数据也显示,近年来充电宝自燃、爆炸事件频发 ,仅2024年境内航班就发生37起移动电源自燃事件,其中81%涉及未获3C认证的劣质产品。密闭机舱内的安全隐患,已成为公共安全焦点 。

  作为智能手机普及后兴起的配套产业 ,移动电源行业已发展近二十年,原有标准难以适应当前安全需求 。上述知情人士补充表示,早期标准更多是为行业“兜底 ” ,而新标准则着眼于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升级 ,引导行业从“有无”向“好坏”阶段迈进。

  在实施安排方面,上述知情人士称,针对目前市面上已获新3C认证的流通产品 ,将设置半年缓冲期,供企业清理库存,部分产品或可转售至非洲 、拉美等低端市场。新规生效后 ,已销售至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仍可继续使用,但未售出产品须在新规实施前完成销售或退出市场 。这也意味着,大量旧标充电宝正迎来“最后的销售窗口 ”。

  值得注意的是 ,在航空运输管理方面,“已获3C认证的产品以后仍可携带登机。”据上述知情人士预估,随着2026年新标准正式加严执行 ,目前市场上仅约一半产品有望通过新认证 。

  制造成本上涨约30%

  前述充电宝供应链资深人士向蓝鲸科技记者表示,随着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安全标准大幅提升,这个曾深陷价格战的红海市场 ,正迎来近年来最深刻的一次结构性变革。

  新规对行业产能的冲击已清晰显现。据前述知情人士分析 ,这些被淘汰的产能或可转用于玩具 、床头灯等对电池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 。

  “国家希望通过此次严苛新标,彻底出清低质与老旧产能。”前述参会企业负责人强调,政策导向明确指向产业升级 ,未来移动电源行业将仅保留具备高安全性与长寿命特性的产品。

  而为适应这一政策,部分企业已开始转型,部分实力雄厚企业则开始针对性地改进以适应新标 。

  “我们将在今年12月31日关闭所有中国区电商平台 ,暂停全部零售业务,彻底放弃自营模式。从2026年起,消费者将无法在电商平台上直接购买我们的产品。 ”惠州马拉松固态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马拉松”)相关负责人称 ,其经营的公司决定将业务重心全面转向渠道合作 。

  “我们生产的电芯供应给多个充电宝品牌,如果同时自营成品业务,客户难免会产生顾虑 ,为了维护客户关系,我们决定专注做好电芯供应,主动退出成品市场竞争 。”上述马拉松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面对这场生存考验 ,企业应对策略呈现显著分化。技术实力雄厚的头部企业正积极布局 ,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 。蓝鲸科技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安克创新已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联合研发符合新国标的高标准电芯。

  与此同时 ,供应链上游的ATL、比亚迪、欣旺达 、马拉松等电芯厂商,已有部分产品率先进行新安规测试,部分型号已通过新版安规测试。其中 ,马拉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公司有两款电芯通过了现阶段新安规的测试 。

  相比之下,缺乏核心研发能力的中小厂商则陷入发展困境。前述知情人士向蓝鲸科技记者指出:“这些企业面临艰难的战略抉择:要么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产线改造和技术升级 ,要么选择逐步退出市场,或转向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周边领域谋求生存。这一分化格局预示着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 。 ”

  成本压力成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据业内人士估算 ,为全面满足新标准要求,企业在研发、生产工艺改造和认证检测等方面的新增投入,将导致充电宝整体制造成本上升约30% ,这一成本上涨将不可避免地传导至终端零售价格。

  尽管如此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轮成本上涨持理性乐观态度 。他们认为:“充电宝作为高频使用的消费品,即使因成本上升导致终端价格上涨30%,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仍处于可接受范围。更重要的是 ,新产品使用寿命将从普遍的300次循环大幅提升至600次以上,单位使用成本实则下降。从长远来看,消费者也能获得更高安全保障和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体验 。”

  东财图解·加点干货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