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股,就在一键之间,智慧投资,让财富迅速增长!跟随市场,赢在未来,炒股,让你成为财富的掌舵者!
  •   炒股不仅是追求短期收益的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跟随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

配资专业在线炒股配资:全国正规配资平台排名-近一个月超百只基金限购 业绩高增为何主动“踩刹车”?

摘要:   “单日限购10万元!”近期,知名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产品再次迎来限购。这并非孤例,随着A股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并创年内新高,绩...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单日限购10万元!”近期,知名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产品再次迎来限购。这并非孤例 ,随着A股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并创年内新高,绩优产品通过限购抑制资金涌入的情况再次密集出现 。

  据第一财经初步统计 ,截至8月11日,近一个月来有上百只基金接连发布暂停大额申购的相关公告,其中多数是年内业绩亮眼、规模快速扩张的产品。以当日处于限购的主动权益基金为例 ,超四成回报率超30%。

  亮眼业绩引发资金狂热追逐,多只产品的年内规模出现数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行情向好时主动“控规模 ” ,是出于保障投资策略有效性及基金运作稳定性的审慎考量,此外也为过热情绪“降温”,避免投资者盲目追涨杀跌 ,而是理性规划、着眼长期。

  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告诉第一财经 ,近期较强的A股走势主要引导因素仍是流动性,但短期光依靠流动性抬高估值一定程度上会透支未来的空间。“目前情况看,短期行情未必会立刻结束 ,但可能市场已经进入行情中后段,短期可能存在横盘调整需求” 。

  绩优产品密集限购

  日前,中欧基金公告称 ,中欧医疗创新自8月11日起限制申购 、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金额,单日单个基金账户限购10万元。该产品是由知名医药基金经理葛兰管理,其上一轮限购还要追溯至2019年10月 ,当时单日限购金额为500万元。

  发出类似“限购令 ”的情况并非个例 。据第一财经初步统计,截至8月11日,近一个月至少有133只基金发布相关暂停大额申购公告 ,其中多数为年内业绩表现突出、规模快速扩张的产品。

  以主动权益基金(包括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 、平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为例,目前处于限购状态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214只 ,其中211只产品近一年斩获正收益 ,超过四成近一年的累计回报超过30%。

  具体来看,中欧数字经济A以146.87%的同期回报领跑同类限购产品,同时该产品已于8月6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 。此外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诺安多策略A 、中银港股通医药A、信澳星奕A、广发成长启航A等限购产品近一年的累计回报也实现翻倍 。

  从限购额度看,上述产品的限制范围差异较大,单日申购上限从100元至5000万元不等 ,且部分产品还于近期收紧了申购上限。如原本限购1万元的中信保诚多策略,在7月28日将单日限额降低至1000元。

  整体而言,业绩的高吸引力直接推动了资金加速涌入 ,基金规模随之快速增长 。如中欧数字经济是2023年成立的一只发起式产品,去年二季度末的总规模为1238.46万元,而今年二季度末的规模达到15.27亿元 ,一年暴增超过122倍。

  从年内情况来看,上述限购基金里有36只产品的规模实现翻倍增长。其中,海富通量化前锋A 、国富招瑞优选A、万家瑞丰A等9只的增幅甚至超过10倍 ,这些产品去年底的规模均不超过6000万元 。

  值得关注的是 ,限购阵营中并非仅有主动权益类产品,部分绩优债基及QDII基金也加入控规模行列。如近一年累计上涨143.85%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其A类和C类份额均在7月28日起暂停申购;富国久利稳健配置A同期回报超过65% ,其C、E类份额单日限购1000元。

  这些绩优产品为何主动将大额资金“拒之门外”?有相关限购操作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产品规模的约束可能会受到市场时机 、所投资资产的特征和本身流动性以及获取阿尔法收益的能力等多方面影响 。基金公司在行情较好阶段主动限购,通过科学控制规模 ,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投资策略的有效性,让基金运作更加稳定。

  “部分投资者容易受短期业绩驱动跟风买入,但业绩的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 ,盲目追高可能放大投资风险,限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追涨杀跌。”上海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基金限购也是一种“降温 ”机制 ,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绩优基金,做好投资规划和逆向投资,才能收获更好的投资体验 。

  市场新高后怎么走?

  进入三季度 ,A股市场延续震荡上行态势 ,上证指数在站稳3600点后持续攀升。8月11日,上证指数盘中冲高至3656.85点,创下年内新高。随着市场行情逐渐回暖 ,交易情绪也有所升温 。

  “当前支撑市场的直接动力为不断入场的个人投资者资金 。”摩根士丹利基金分析人士向第一财经展示了一组数据:今年以来A股累计新开户数量达到1456万户,同比增长36.9%,其中7月份新开户达196万户 ,同比增长71%,环比也显著增加;同时市场融资余额持续增长,并创下2016年以来的新高。

  “市场增量资金有所保障。”该分析人士认为 ,上证指数再次创出反弹高点,一方面,牛市思维驱动下市场回调带来资金加仓;另一方面 ,国内出口数据超预期 、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相对海外市场而言,A股的估值仍处于低位 ,未来依然存在较大的扩张空间 。

  汪立也认为 ,国内经济自然周期的底部可能已经出现,后续需要关注的是下一轮周期的弹性和幅度。从历史经验看,“在经济周期见底早期 ,往往体现为总量的平淡和结构的活跃,结构性的机会可能会在市场中频繁出现 ”。

  站在当前时点,汪立持续看好A股短期的行情 ,并判断后市流动性的支撑仍在 。同时他也提示,热点主题对高风险偏好资金的做多支撑仍需等待基本面的支撑,因而短期指数震荡调整的可能性加大。预计指数或在成长与价值的轮动表现下完成震荡调整的需求。

  “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基础上 ,事件驱动、业绩驱动的交易特征或将持续主导市场 。”汪立认为,短期内成长风格内部各主流热点的轮动拉锯战有望开启,其中 ,创新药调整结束后仍可能有空间。

  “当前A股处于流动性驱动和产业升级的窗口期。市场短期或有波动,但中期在政策护航及盈利修复下,趋势性行情或仍将延续 ,重点关注8~9月财报验证与政策细则落地 。”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田啸持有类似观点 ,他建议以科技成长为核心主线,搭配医药生物与周期制造的业绩弹性,同时保留金融红利的防御属性。

  针对近期热度较高的创新药板块 ,博时医疗保健混合基金经理陈西铭认为,创新药板块行情已从所有创新药公司普遍重估的第一阶段进入考验实际兑现的第二阶段,真正能谈成好的BD合作、产品放量超预期的公司仍有望表现突出;此外 ,小部分“遗珠 ”也有待进一步发掘。

  “今年以来,创新药行业的股价表现已经带动了上游和CXO公司的股价表现 。部分上游公司和CXO公司在2025年的业绩有所改善,此外一部分公司出现了订单上的改善 。 ”陈西铭表示 ,如骨科 、创新药上游等业绩表现突出的板块,以及部分业绩有望改善的板块如医疗设备,也值得关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