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股,就在一键之间,智慧投资,让财富迅速增长!跟随市场,赢在未来,炒股,让你成为财富的掌舵者!
  •   炒股不仅是追求短期收益的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跟随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

配资证券网:正规股票配资门户网站-3000倍价差!中成药价格异常 多地启动专项整治

摘要:   近日,多地密集发布中成药异常价格风险线索,中成药价格治理向纵深发展。  11月25日,安徽发布《关于中成药医药价格核查线索通报处置的通知》,要求涉...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近日,多地密集发布中成药异常价格风险线索 ,中成药价格治理向纵深发展 。

  11月25日,安徽发布《关于中成药医药价格核查线索通报处置的通知》,要求涉及的中成药企业于2025年11月25日至11月28日登录省药品交易系统自主降价。除安徽外 ,山西、山东 、内蒙古、天津、辽宁等多地近日也发布类似通知。

  这项覆盖多地的价格治理工作始于今年7月 。彼时 ,业内流传一份名为《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的文件,这是国家医保局为引导企业规范价格行为而发布的 。随后,各地积极响应 ,开展中成药异常价格风险线索处置工作,目前多地基本实现常态化治理。

  随着此项工作深入推进,部分省市的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 ,价格差异引发广泛关注。以天津为例,在今年9月发布的治理清单中尚未公布涉及药品的每日费用,但在11月21日发布的清单中进行了公布 ,部分药品每日费用与同品种最小每日费用相比在千倍以上,最高达3042倍,相差较大 。

  一般而言 ,由于同一名称的中成药成分可能不同 、不同企业的质量标准可能有差异等因素,同一种中成药价格会有所差异,但如果中成药名称 、选材、剂型、质量标准均相同 ,却出现十几倍甚至数十倍价差 ,说明存在明显的价格水分。业内普遍认为,中成药价格风险治理工作的推进将有效挤压价格水分,并将与其他价格治理手段形成协同效应 ,构建长效控价机制。

  最高价差超3000倍

  根据今年7月流传的第一批风险线索通报文件,当前全国挂网的8.8万余种中成药中,有个别中成药在部分省份的日均治疗费用是该省同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的5倍以上 。

  为引导企业规范价格行为 ,国家医保局将日均治疗费用价差大于10倍及以上,且挂网价高于100元的疑似高价中成药线索分发给各地。专项治理行动由此展开。

  11月下旬,安徽 、天津、山西、辽宁等多地又密集发布新一批价格风险线索 ,要求相关企业认真开展医药价格自查,主动规范价格行为,将价格调整至合理水平 。

  梳理各地通知可以发现 ,部分地区涉及的药品清单并未公开,比如辽宁只有企业可以在招采系统中可以查看;部分地区涉及的药品清单虽然已经公开,但并未发布药品具体价格 ,如山西给出了具体药品 ,并公布了合理水平的药价,但没有药品目前的价格;也有部分地区直接公布了产品价格,比如天津。

  根据天津的药品清单 ,共涉及886个药品,大部分每日费用与同品种最小每日费用相比在10倍以内,但也有多款药品价格相比超千倍。比如 ,药都制药集团的逍遥丸每日费用为2129.40元,同品种最小每日费用则为0.70元,相比为3042倍;药都制药集团的补中益气丸每日费用为3807.00元 ,同品种最小每日费用为1.50元,相比为2538倍;此外,津药达仁堂集团乐仁堂制药厂的人参归脾丸 、同仁堂制药厂的明目地黄丸价格差异均在千倍以上 。

  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要求企业在11月21日通知发布之日起至11月28日 ,将相关药品自主降价至“同种药品最小每日费用 ”3倍以内。对自主降价高于“同种药品最小每日费用”3倍(含)至5倍的药品进行黄标价格管理;5倍(含)至10倍进行红标价格管理;高于10倍及以上的药品暂停挂网。逾期未降价的药品则暂停挂网 。

  这种将相关药品进行黄标和红标预警的方式也是其他各地推进该项工作的主要方案,同时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又有些差异 。比如,内蒙古对于调整后日治疗费用不超过5元的药品 ,不进行黄标和红标预警。

  需要指出的是 ,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同种中成药价格会有所差异。国家医保局此前发文介绍,同一名称的化学药要求成分严格一致 ,但同一名称的中成药成分可能不同,价格便会产生差异 。而且,同种药品剂型不同 ,有的中成药即使口服的剂型也有多种,如独一味就有胶囊、软胶囊、滴丸等剂型。此外,中成药不像化学药那样有明确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标准 ,有的企业严格要求自身产品,质量标准高于其他企业,其产品价格也会高一些。

  因此 ,对于各地中成药价格风险线索治理清单中出现的药品,企业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提起申诉 。比如,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提出 ,对处置结果存疑的企业申诉时须提供证明材料 ,包括情况说明 、相关药品全国价格体系、价格来源省份官网截图、公告等证明材料。

  构建长效控价机制

  毋庸置疑,此番中成药价格治理将对企业以及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邓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治理多以同品种最低日均费用为基准分级管控 ,价差超10倍可能被暂停挂网或禁用,红黄标药品还会被医院谨慎采购,直接冲击产品销量 ,众多企业面临降价与业绩的双重考验 。

  同时,行业分化也将加剧。大型企业有实力通过自建种植基地、改进工艺应对成本压力,而中小药企若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与标准化质量管控 ,无法消化降价成本,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长期依赖高营销费用的企业也需压缩不合理开支,营销模式难以为继 。

  “此外 ,将倒逼企业转型。价格治理淘汰了单纯靠炒作、高溢价生存的产品,倒逼企业将重心转向药材品质 、生产工艺和临床疗效。合规且能证明‘优质优价’的企业,反而能在规范市场中巩固竞争优势 ,获得更多临床认可 。”邓勇补充道 。

  需要强调的是 ,药品价格作为民生领域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深入推进药品价格治理行动 ,除滚动推进医药价格风险处置外,还组织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实施挂网药品价格专项治理、开展零售药店线上线下价格比较。

  其中,中成药集采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有力举措 ,备受行业关注 。目前第四批中成药集采正稳步推进,涉及28个采购组、90个药品,包括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银杏内酯注射液等多个独家品种;也涉及健胃消食片、强力枇杷露(炼蜜)、复方鲜竹沥液等多个OTC(非处方药)品种。

  对于如何进一步挤压中成药价格水分 ,构建长效控价机制,邓勇表示,可以扩大中成药集采覆盖面 ,将挂网治理中发现的高价高频品种纳入集采,并持续优化集采规则。同时,常态化开展挂网价格核查 ,对异常高价及时标注预警 ,形成“集采压价+挂网控价 ”的双重防线 。

  “要建立中成药质量与定价挂钩体系,完善全链条追溯与监管,压缩灰色加价空间。强化招采信用体系 ,对价格造假 、拒不调价的企业实施失信惩戒,同时探索集采合理涨价机制。此外,以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为支撑 ,明确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定位,对疗效确切、不可替代的品种予以合理定价 。 ”邓勇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